这一理论是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和卡茨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个人差异论和社会分类论都忽视了受众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对于受众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受众的社会关系对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受众的媒介接触中,社会关系经常既能加强也能削弱媒介的影响。事实上,媒介的效果经常为受众的社会关系所削减。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际网络、群体规范和意见领袖等,具体到受众的社会关系则主要有他们所处的工作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种非正式的群体等。社会关系论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结合点,而结合的桥梁就是社会关系。
早在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和贝雷尔森等人在俄亥俄州伊利县所作的研究就发现了群体对社会成员的巨大影响。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关于大众传播的报道对改变人们在总统竞选中投票的态度的作用,调查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由于大众传播信息而改变了早期的投票意向”,大众传播的作用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直接和强大。对投票意向和媒介行为影响很大的是社会群体。其中年龄、党派、性别、城乡居址、经济地位及教育程度是关键变量,“社会成员类型决定了兴趣之所在并导致了早期的投票决定。”调查者认为,受众所属的不同群体,不仅影响了人们接受大众传播信息的程度和方向,而且决定了这些内容对他们的各种影响。这一调查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理论——“两极传播论(后被拓展为多级传播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在1944年出版的《人们的选择》中还提出了“舆论领袖”的概念,这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给予他人影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