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觉”的辨析供我伏案的书桌的四肢是明觉。
教我“入世的支撑仍需出世的经卷”而我建了一座“嘻嘻哈哈”庙,是明觉。
让我脱身于巨大而悲苦的现实:我的国家和我的生命都在经受着的坍塌。
小河流,是明觉,它飞舞于天际诱仙班奏乐,王母邀玉帝洗澡大宇宙,是明觉,像一口母龙般的深井含在我的嘴里,我咀嚼,并吐出泡泡还有更多。譬如老虎、台灯、室内飞过的鸟和鸟腹中深埋的针与蜜。
谷物的自囚与自救。
197这恰恰表明万物皆是丈量我们的尺度。
但我们和它们必得相忘于江湖,但明觉不分甲乙丙丁,正如真正的明觉从不被幻觉之眼所理解——而鸟飞过,不言诗。
选自《钟山》2015年第2期现代诗歌热衷于调用术语和专名,凭借词汇自身的潜能为读者的想象提供背景,并激发阅读的创造性。题中的“明觉”,即巴利文sampajaa或梵文samprajanya,也译作正知,常见于佛教典籍。具体到诗作里,兰童对“明觉”的使用或许并不严格遵循它的含义,他的“辨析”也不指向佛教的义理,但全诗无疑是对根本性问题的一番诗化阐述或演绎。何为“明觉”?在诗中,作者不断地观察世界,然后抛出自己试探性的答复:“明觉”可以是书桌、是“嘻嘻哈哈”庙、是小河流、是大宇宙,如此种种。他有时从中推导出确切的结论,有时并不多说,只为读者出示一个形象。但到最后,诗歌取缔了自己提供过的所有似是而非的答案,“鸟飞过,不言诗”,真正的“明觉”或许就在这不被理解的沉默里。(蔌弦)198阿迪力吐尼亚孜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