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种种教育议题,教育社会学需要保持适当的理性张力。教育社会学研究对教育现实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必定要去追随教育改革话语的潮流而动。涂尔干在分析法国中等教育的历史时曾指出,教育研究往往倾向于过度关注当下发展的前沿议题而忽略对内在根本性问题的探究,他说:“正是这种处境,催生出种种夸大、偏颇、片面的教育理论,表现的只是应一时之需和热情一阵的愿望。这样的理论无论如何都不会长久,因为它们很快就会产生出其他理论来矫正、补充和改造它们。”①教育社会学研究则着力于探究作为一种“社会实在”的教育的来龙去脉及其所处的结构性脉络,始终保持一种冷静,也唯有这样一种研究才可能真正具备持久的实践影响力。今天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依然需要时常回到涂尔干所予以“问题化”的研究主题及其所确立的研究方式上来。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未来展望
贺晓星曾指出,无论是否出于社会学家自身的意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学在学术研究中正在成为一门显学。它对已以学术为业和将要以学术为业的各类学人,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学的莘莘学子,也从社会学中不断地汲取养分。教育社会学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就是一个明证。虽然仍有不少人抱有想要立竿见影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所谓“学以致用”情结,但社会学所倡导的那种在建设社会和改造社会之前首先要透彻地理解社会、解释社会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强调理解和解释的社会学,在方法上怀揣着“基础学科”的蓬勃野心,创造出了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也确实颇具魅力的理论与概念。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尤其具有解释力,使那些即便刚刚苦苦敲开社会学大门的人,也能较深入地理解社会。这些关键词,有的甚至成为社会学的“独门暗器”,使不使用,或使用得是否到位,即刻就能用来判定一个社会学研究者水平的高低,甚至是身份的真伪。①社会学的这种学术概念及其所表征的社会学理论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着重要的辐射作用,教育社会学研究也由此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处于基础理论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