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常规的礼仪性“聚餐”,在大臣生病、丁忧、考满之期,皇帝一般会赏赐臣子食物,来彰显君王对大臣的体恤与仁爱,这种将感情寄寓在食物中的个人化行为,富含了更深的人文关怀。比如,洪武时朱元璋经常不论品级,给“有廉能爱民者”赐食,更有甚者,皇帝在赐食的过程中,会显示出对某些臣子的格外偏爱。比如,与万历有深厚师生情谊的张居正腹痛,万历令尚膳监备食,并亲自调和一碗面,跟着一起吃,足以见得对其尊崇。而皇帝的私食赐予臣子,更有私交的“家”之感。
迈出宫门,饮食在民间虽也同样走出了“吃”的局限,但承载的职责却不是强调礼仪与制度,而是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这种娱乐性在今天的酒桌文化中还能找到痕迹。在蒙古族统治时期已经趋于沉寂的酒肆茶楼,在明朝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在初期南京的大酒楼都是官府出资,后续交给民间商人经营管理,酒楼清一色取的是“醉仙”“鹤鸣”“重泽”等高端大气的名字,内设剧场、舞台、流动餐位,一派繁华。比如,《金瓶梅》中就描述了马头大酒楼的气势:
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绿栏杆低接轩窗,翠帘栊高悬户牗。吹笙品笛,尽都是公子王孙。执盏擎杯,摆列着歌妪舞女。消磨醉眼,倚晴天万叠云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河烟水。楼畔绿杨啼野鸟,门前翠柳系花骢。